索引号 | 014437756/2022-00799 | 主题分类 | |
发布单位 | 靖江市统计局 | 发文日期 | 2022-04-21 |
文号 | 时效 |
靖江市流动妇女儿童状况调研报告
4月上旬,根据上级统一部署,对户籍登记地不在靖江且在我市工作生活6个月及以上的16至60岁流动妇女采取入户访问的方式开展了调研。具体情况如下:
一、基本信息情况
本次调研样本分布合理。共采集有效问卷21份,其中,18份由本人回答,3份由配偶回答。
按年龄段分:26-40岁16人,占比76.2%;41-50岁4人,占比19.0%;51-55岁1人,占比4.8%。
按教育程度分:初中以下10人,占比47.6%;大专及以上5人,占比23.8%。
按户口性质分:农业户口14人,占比66.7%;非农业户口2人,居民户口5人。
按婚姻状况分:20人有配偶,1人离异。
二、流动状况
我市对外省人员具有较强的吸引力。从流动城市看:12人从户籍地直接到我市,5人流动过2个城市,4人流动过3个以上城市。
从最近一次离开户籍地时间来看:7人离开半年以上1年以内,5人离开1年以上不满5年,5人离开5年以上不满10年,4人离开10年以上。
从流动类型来看:17人从外省到我市,4人从省内其他市到我市。
从流动原因来看:19人次来我市工作就业,1人因婚姻嫁娶,1人为子女就学。
从共同生活在本地的家人来看:除2人独居外,其余均有家人共同生活。
从计划继续留在本地时间来看:1人计划留1年,2人计划留1-3年,5人计划留3-5年,5人计划留5-10年,8人计划留10年以上或定居。
从18人计划留本地3年以上的原因看:第一选项9人认为收入水平高,4人认为子女有更好的教育机会,3人认为家人习惯本地生活及城市包容度高,2人认为利于个人发展;第二选项13人认为子女教育、个人发展、城市包容度、医疗资源、家人生活等较好;第三选项8人认为女教育、城市包容度、家人生活等较好。整体来看,9人次认为收入水平高,9人次认为子女有更好的教育机会,8人次认为家人习惯本地生活,7人次认为城市包容度高。
从3人打算3年内离开的原因来看:2人因子女教育较难解决,其中1人想去苏州发展;1人因为就业形势不好,生活成本高、压力大。
三、医疗卫生服务情况
流动妇女健康意识仍需加强。接受调查的21名流动妇女中,18人身体健康,3人身体基本健康。
14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,5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,2人没有参加任何医疗保险。有5人另购了商业医疗保险。
岗前体检方面: 6人没有参加,6人自费参加,9人用人单位安排参加。在岗体检方面:8人没有参加,6人自费参加,7人用人单位安排参加。专项体检方面:9人没有参加,7人自费参加,5人用人单位安排参加。
看病就医方面:16人近半年来没有生病,5人近半年生病并去就医。医疗机构第一选项18人是到本地综合/专科医院,3人到本地社区卫生站;第二选项2人回老家治疗,2人到本地社区卫生院,1人到本地和老家以外的地方。选择本地机构的主要原因9人认为医疗资源好,12人认为交通便利/距离近,7人认为看病方便。
居住地到最近的医疗服务机构需要的时间,12人在15分钟以内,9人在15-30分钟。
接受生育健康服务方面:11人接受过宫颈癌筛查(9人在本地,2人在户籍地),8人未接受筛查,2人不清楚;11人接受过乳腺癌筛查(10人在本地,1人在户籍地),8人未接受筛查,2人不清楚;4人免费领取过避孕套(3人在本地,1人在户籍地),14人未领取,3人不清楚。
接受生育医疗服务方面:10人接受过婚前医学检查(8人在户籍地,2人在本地),7人未接受过检查,4人不清楚;13人接受过孕前优生检查(7人在户籍地,6人在本地),6人未接受过检查,2人不清楚;18人有孕期医院建档(12人在户籍地,6人在本地),1人未建档,2人不清楚;19人孕期接受产前检查(12人在户籍地,6人在本地,1人在外地),2人不清楚;17人孕期接受产前筛查(11人在户籍地,5人在本地,1人在外地),1人未筛查,3人不清楚;19人住院分娩(13人在户籍地,6人在本地,1人在外地),1人未生育,1人不清楚;15人接受产后访视(10人在户籍地,5人在本地,1人在外地),5人未接受,1人不清楚。
孩子接受健康检查方面:20人育有子女,1人未生育。14人接受过新生儿访视(8人在户籍地,5人在本地,1人在外地),4人未接受,2人不清楚;15人接受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(8人在户籍地,6人在本地,1人在外地),3人未接受,2人不清楚;14人接受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(6人在户籍地,7人在本地,1人在外地),4人未接受,2人不清楚;20人接受免疫规划疫苗接种(11人在户籍地,8人在本地,1人在外地);12人接受0-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(5人在户籍地,7人在本地,1人在外地),7人未接受,1人不清楚。
健康知识学习培训方面:过去一年获取过的健康知识11人获取过卫生防疫、5人获取过慢性病防治、10人获取过家庭急救/用药常识、5人获取过职业病防治、5人获取过妇幼保健和育儿、3人获取过心理健康防治、1人未关注健康知识;获得上述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,15人选择互联网,9人选择广播/电视,12人选择社区宣传指导,6人选择工作单位宣传指导,2人选择专家咨询/讲座,1人选择书报杂志。
对在本地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期待:8人选择提高医保支付比例,13人选择解决“报销难”(如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等),3人选择解决看病难问题,2人选择提高生育服务水平,3人选择提高儿童保健服务水平,2人选择加大健康教育宣讲力度,1人选择其他(提高医生水平)。
四、子女情况
我市流动子女教育满意度较高。21个调查对象中,1人因刚结婚暂无子女,5人分别有1个子女,14人分别有2个子女,1人有3个及以上子女。
4人有3岁以下的孩子需要照护,其中2人目前在外地托人照护,2人在本地一起生活。照护3岁以下孩子主要存在自己和爱人无睱照料孩子、育儿总费用高及缺少育儿科学指导等方面的困难。
15人有3-18岁孩子。其中,第一个孩子3人接受学前教育,10人接受义务教育,1人接受高中阶段教育,1人接受高等教育。5人不在本地上学,不在本地上学的原因主要是:2人是本地无人照顾,2人不符合本地入学条件,1人因本地能就读学校不理想。第二个孩子有8人在本地上学(7人义务教育,1人学前教育),有3人在不在本地上学习,主要原因是在本地无人照顾,有1人不符合本地入学条件。第三个孩子仅有1人,因在本地无人照顾也不在本地上学。
4人在本地接受学前教育,其中3人就读公立幼儿园,1人就读普惠性民办幼儿园。3人对孩子就读学校非常满意,1人基本满意。在本地接受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幼儿园师资力量弱、收费高、老师流动过快、食宿差。
9人在本地接受义务教育,其中6人就读于公立小学,3人就读于公立初中。8人对孩子就读学校非常满意,1人基本满意。在本地接受义务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学习压力大、家长无暇陪伴照顾辅导、入学手续流程繁琐复杂、异地升学存在问题、学校师资力量弱、孩子较难融入和适应等。
11人父母平时陪伴照顾孩子生活,6人孩子自己照顾自己或者祖父母/外祖父母陪伴。课余时间孩子主要参与的活动:8人阅读课外书籍、7人参加学校课后延时服务、7人和朋友外出玩耍、5人参加文体兴趣班、4人做家务劳动、2人玩电脑手机、2人和父母外出游玩。
放学后对孩子进行课业辅导,8人自己学习,8人父母辅导,4人学校课后延时服务,2人祖父母/外祖父母。
对孩子在本地接受教育方面的期待主要有:5人期待提高孩子就读学校的办学质量、4人期待解决异地就读升学难问题、4人提供家庭教育咨询服务、3人期待期待提供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指导服务、2人期待解决入学难问题、1人期待开设入学提前适应班。
五、就业保障情况
我市流动妇女就业充分。调查对象中,18人实现就业,2人因在家照顾老人孩子未就业,1人从事装修业因停工、单位不景气等临时未工作。就业人员中,专业技术人员4人、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1人、经商2人、餐饮2人、装修1人、快递1人、其他商业服务业人员2人、生产1人、其他生产、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3人、无固定职业1人。
就业人员每天工作时长,8小时以下3人;8-9小时(不含)6人;9-10小时(不含)3人;10-12小时(不含)6人;12小时以上1人。
就业人员签订劳动合情况:9人有固定期限、1人无固定期限、1人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合同,6人未签订劳动合同,2人不清楚。
是否享受了带薪年假,3人按规定享受了、1人享受了但没达到规定天数、1人没有享受但是得到相应补偿、14人没有享受也没有补偿。
本人或其爱人是否享有生育休假政策,5人已休假、1人选择不休、1人还未生育孩子,9人不享受,3人不清楚。
希望工作单位(雇主)为生育后返岗女职工提供的支持主要有:14人希望保障女职工岗位需求、5人希望提供平等的晋升等机会、3人希望保证法定的哺乳假时间、3人希望为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托育服务 、2人希望提供心理辅导等支持顺利返岗,3人无要求。
调查对象年收入状况,7人收入1-5万元(不含)、8人收入5-10万元(不含)、1人收入10-15万元(不含)、2人收入15-20万元(不含)、1人收入20万元以上。
除医疗保险外,还参加以下保险。10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、6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、8人参加失业保险、10人参加工伤保险、3人参加商业养老保险、6人参加生育保险、3人有住房公积金,2人没有参加除医疗保险外的任何保险。
六、住房情况
我市流动妇女儿童住房相对宽裕。调查对象中,3人自购住房,已付清房款;2人自购住房,在还房贷;12人在外单独租房;2人在外与别人合租、1人在单位宿舍;1人住亲戚或朋友家。
本地住房的人均面积,4人拥有20平方米以下 、8人拥有20-30平方米 (不含)、3人拥有30-40平方米(不含)、3人拥有40-50平方米(不含)、3人拥有50平方米以上。
在住房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。4人现有住房环境条件差、4人住房流动性大、5人政策不允许申请保障性住房、8人无问题。
对住房方面的期待。7人期待推出更多经适房、8人期待更容易申请到廉租房、公租房 、5人期待房价保持稳定、2人期待贷款更加便利、2人无期待。
七、社会融入情况
21名调查对象中,融入我市较好。其中,19人在本地办理了暂住证/居住证,2人未办理;14人办理了个人社会保障卡,7人未办理;8人感觉已经是本地人,13人正逐步融入中。
八、综合分析及对策建议
这次调查对象居住范围涉及靖城、城南、斜桥、西来、生祠五个乡镇,有一定的代表性。综合来看,我市城市包容度较高,流动妇女儿童融入较快。流动妇女个人发展、医疗卫生服务和子女教育等均能得到较好保障。从问卷中诉求来看,我市服务流动妇儿仍有提升空间。
一是提升产业结构。本次调研中唯一研究生学历,因工作原因经常出差,涉及双城生活,计划一年内离开。我市需创造更多有利于高学历女性人才的工作岗位,提升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。
二是加强健康宣传。本次调研中,流动妇女生殖健康服务参于度不高,47.6%的人员未参于重大疾病筛查、52.4%的人员未接受婚前医学检查。需进一步依托互联网、社区和工作单位等有效宣传途径,针对性做好流动人员健康管理。
三是提升保育工作。本次调研中,35岁以下流动妇女中,58.3%的人员生育2个孩子,平时主要是父母陪伴孩子生活,普遍反应3岁以下育儿总费用高。需提高社会托育水平,有效促进女性工作与育儿的平衡,化解生育后顾之忧。